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伙伴
打造水电知识资源中心、水电知识服务中心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胡昌支
2021-10-18
“中国科技之路”丛书是由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担任编委会主任,16个行业知名院士担任作者、主编,全面反映我党百年来科技发展与进步的一套包含15个分册的丛书。丛书入选2020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由人民邮电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等15家中央级出版社共同打造。
“中国科技之路”丛书新书发布会于今年“七一”前夕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举行。发布会上,有的称赞这套书是反映建党百年科技发展的精品力作,有的称之为我国科学家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心血之作,有的说这套书是“中国科技出版界的扛鼎之作”,是“我国出版界少有的跨行业、大规模创新性联合出版项目”。
人们不禁好奇,一套书由来自15个互不隶属的系统共同打造,跨专业跨部门跨行业,既用不上行政权力,又没有财政资金支持,何以从创作到结集成书仅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高质量地顺利出版了?
丛书工作委员会认为,成功来自六大要素。
一是提出创意策划。
出版工作,策划是源头。选题来自策划,思路决定方向。提出这个思路不算多大创举,但要成功实施,要有巨大勇气和足够想象力。2010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把《中国河湖大典》介绍给美国国会图书馆,这套书是全国水利系统花了10年时间组织全国各省(区、市)水利厅(局)、各大流域机构编制完成的一套全面反映中国河湖情况的大型典籍,有“现代版的《水经注》”之称。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听完情况介绍十分吃惊:“你们中国人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太了不起了!这在我们美国连一个州也做不到!”可“中国科技之路”丛书涉及的是全国15个行业,一个行业一个地区尚且如此之难,更何况是全国十几个行业呢?!所以,纵观中国现代出版史,除了《大百科全书》等极少数出版物由中央统筹、国家财政支持实施,几乎没有全国各行业自发完成的全面反映多个行业情况的大型出版物。
提出这个思路不难,难在敢于想象、敢于实施、敢于胜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原社长周谊最早提出了这套书的策划思路,虽然后来实施中丛书名称、定位、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他是第一个提出这套书的策划创意的,毫无疑问他是丛书的功臣。
二是学会愿意担当。
干这件事必须有担当的责任和勇气,因为它虽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对建设国家有益、对发展科技有益、对培养人才有益,但它没有多少经济效益,还可能因为发行量不大造成亏损,关键是它有一定风险:下了很大功夫、花了很大力气,很可能半途而废,不了了之!中国编辑学会爽快地应承了这个出版项目,经过多方动员与协调,才有了15个中央部委出版社不约而同地参与到这项出版工程中。据统计,学会科技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自2019年7月成立“中国科技之路”丛书工作委员会以来,由会长郝振省、常务副会长胡国臣、科技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主任郭德征组织召开的线上线下论证会、讨论会、工作布置会、审稿会等就达20多次。其中既有定期的丛书工委碰头、会商,又有针对具体编纂组织问题的临时协商、开会,几乎每周都有丛书情况的统计分析、进度报告、工作布置等。
就说丛书出版的最后一个环节——印制工作。为保证图书生产周期和印刷效果,丛书工委召开了15家出版社的生产部门负责人协调会,对纸张、工艺、印刷等工作进行讨论、部署。最终,这套书选择印刷业内具有较强生产能力、口碑好,并与较多丛书出版单位有合作关系的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印刷承接企业。经过15家出版社排版、印制各个环节的通力配合,终于按时保质完成了图书的印刷工作,并在6月16日新书发布会上隆重亮相。
三是院士作者支持。
图书要面世得有各方面的合作和贡献,但头号功臣当数作者,没有作者原创性的劳动,出版工作无从谈起。这套书的16位作者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都是大忙人,但自从接获此书创作任务后,包括一直战斗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最前线的“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在内的所有院士作者,都无一例外地愉快地揽下了作者责任。可以说,“中国科技之路”丛书凝聚着这些院士及其团队作者的智慧和汗水,承载着他们始终以科技兴国为使命的责任和担当,寄托着他们对共和国科技事业的孜孜追求、报国情怀和满腔忠诚。
四是承接单位给力。
2019年6月,胡国臣和郭德征组织在中国编辑学会办公室研究此事时,周谊谈了他的想法——希望在建党百年时,我们中央部委的科技出版社能够出版一套全面反映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工作发展与进步的丛书,8家出版社同志参会。他谈完了,水电社负责人第一个表态,水电社愿意承办并尽快拿出编纂规则。
说到水电社为什么愿意率先承担这套书的编纂组织工作,相关负责人谈道:一是作为带“中国”字头的中央部委出版社,本就是科技出版的“国家队”,面对国家科技事业日新月异的大好局面,理应在科技出版方面有所贡献。二是听说这个选题在其他一些场合都不被看好,但水电社认为不论是从总结党领导科技工作的历史经验、弘扬科学精神,还是促进科学普及、推动科技强国,此书都意义重大。
后来,随着编纂任务的不断加重,在中国编辑学会的统一协调下,承办出版社由水电社一家,又先后增加了人民邮电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3家出版社作为主要承办力量,他们相互协作、密切配合、不计代价的付出是这套书编纂工作得以扎实推进的主要原因。
五是各社紧密配合。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合作出版这套书之前,这15家出版社交往并不多,但大家为了这套书走到了一起,不管是开会、审稿、布置任务,还是各家分担相关工作,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几乎达到了“一声令下,应者云集,步调一致”的程度,开会没有缺席的,分配工作没有讲价钱的,看到进度落后就抓紧往前赶。从制定编纂规则、编写大纲、审定大纲到对每卷审稿把关、质量交换对检,大家都按丛书工委要求认真负责、按时完成。
六是工作路径正确。
回头总结,丛书编纂工作实行“四步走”战略是完全正确的,即:确定规则、创作样张、审定大纲、严把质量。
第一步是确定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统一的编纂规则,成了水电社开展组织编纂工作的首要议题。
第二步是创作样张。最早提供样张的是《智联万物》,主要写了综述和亮点两部分,叙述了我国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历程,并对关键技术的突破做了详尽描述。这为全书的具体创作树立了一个范式。
第三步是审定大纲。丛书工委要求各卷先提交写作大纲,经过审定后才能进入下面的写作流程。此举首先是保证了全套书从结构、内容到基本风格的一致性;其次是确保整体编纂工作少走弯路,这大大提高了编辑出版效率。
第四步是严把质量。丛书工委坚决贯彻学会一定要把好书稿质量关的指示,果断决定:拿出最后3天左右的时间开展各社交叉互检,要求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0.5以内(国家对基金书的要求)。交叉互检促使大家把质量搞上去,使丛书实现了高质量出版。编纂组织方法得当、工作路径正确是全书能够顺利出版的直接原因。
眼下,“中国科技之路”丛书虽然完成出版任务了,但工作还没有结束。按照规划,下一步还要在做实经济效益上下功夫,包括申请国家出版基金、把全书列入农家书屋采购目录、争取职工书屋支持,甚至计划再出外文版。我们深信,“中国科技之路”丛书不仅会成为反映百年来国家科技事业进步、普及科学知识的科普读物标杆,也一定会成为双效合一、追求出版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图书代表作。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