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沂济淮:留住雨水救洪泽
8月11日,船民沈大海驾驶着他的货船,终于从洪泽湖进入了淮河干流,他疲惫而兴奋地回头望着那曾经几近干涸、滞留了几百艘船只的洪泽湖。如今,不断上涨的湖水使滞留的船只终于起锚了,因干旱而失去生机的洪泽湖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一)
2001年的淮河流域气候异常,自入春以来持续干旱少雨,往常淅淅沥沥的梅雨季节也变得无雨可降,出现了少见的“空梅”现象。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死死地控制着淮河流域,流域内形成持续高温、晴热、少雨的天气,造成春夏连旱的局面,淮河流域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的旱情。
严重的旱情,使流域内诸多中小河流断流,湖库水位急剧下降,淮河干流航运中断。从6月10日起,蚌埠闸因水位过低而限航,到6月底船闸基本断航。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从6月25日起降到死水位以下,7月25日8时最低水位降至10.52米,相应蓄水不足2亿立方米,接近干涸。
据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统计,今年3~7月,淮河水系平均降雨为334毫米,比平常年同期偏少40%,与特旱年1978年的同期基本持平,比大旱年1966年同期偏少近20%。洪泽湖在死水位以下运行了47天,水位为1978年以来最低值。
沉睡在洪泽湖水下300多年的明代第一陵———明祖陵和古泗州城外罗城墙(该宫殿在公元1680年秋,因黄河夺淮而被淹没于洪泽湖底,成了中国的“庞贝城”),因洪泽湖大旱,继1963年、1993年之后,再度露出水面。此次露出水面的外罗城墙长达1178米,是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一次。
受害最明显的要算水产养殖户。在湖区的养殖场所,到处可见养殖鱼虾、螃蟹的围网孤单地竖立在没膝的杂草丛中。因为缺水,许多塘口已如荒地,死鱼死蟹横尸遍地,令人痛惜。
淮河江苏段停滞船舶240多艘,沿淮码头全部停业,高良涧船闸滞留船舶600余艘。洪泽湖中还有1000余艘百吨以上的船只搁浅。船民们说,夏季船在淮河中搁浅还从未遇到过,这是头一遭。
严重的干旱不仅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重大危害,而且给城市供水、农村饮水及水环境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二)
面对严重的旱情,流域内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部门高度重视,科学调度内水,积极抢引外水,加强现有水资源管理,积极开辟新的水源,加强协调指导,积极组织抗旱。淮河水利委员会多次研究部署抗旱工作,密切注视雨情、水情,并与流域四省密切联系,研究水源应急调度方案。
历史上由于黄河夺淮把淮河流域分为淮河和沂沭泗两大水系。今年7月20日起,沂沭泗地区连续出现降雨和雷阵雨天气过程,该地区旱情得以缓解,但淮河水系的旱情仍较严重。
沂沭泗地区的降雨,使骆马湖水位迅速上升。为充分利用沂沭泗洪水资源,统筹对水资源进行配置,避免洪水白白流入大海,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紧急会商江苏省防汛抗旱部门,决定紧急利用中运河和徐洪河南调沂沭泗水系洪水补给淮河水系,以缓解洪泽湖地区的旱情。7月29日11时,淮委电告沂沭泗水利管理局,要求开启宿迁闸,利用中运河调水补给洪泽湖地区。沂沭泗局接指令后迅速组织实施,于12时开启宿迁闸。随着闸门的开启,沂沭泗洪水资源开始向干旱的淮河水系输送,淮河流域首次跨水系调水行动“引沂济淮”工程正式开始。
7月31日,随着二河闸的开启,经中运河调送的洪水反向流入洪泽湖,同时经徐洪河南调的洪水也进入洪泽湖。
于是,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因降雨形成的洪水,在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和江苏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精心调度下,本应东流入海而流入了干渴的洪泽湖,使洪水成了淮河水系的宝贵资源。
8月8日洪泽湖水位恢复到死水位以上,随着洪泽湖水位的不断升高,困在湖滩上的船只开始漂在水上。8月12日,随着洪泽湖二河闸的关闭,“引沂济淮”调水暂告一段落,调水行动取得圆满成功。此次调水共引出骆马湖洪水8.08亿立方米。到8月13日8时洪泽湖水位达到11.59米,库容达9.80亿立方米,其中引沂济淮注入洪泽湖的水量为6.30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大型水库的水量。
(三)
引沂济淮,使本应东流入海的雨洪成了抗旱的宝贵水源,成功的跨水系调水实践意义重大。首先,不仅有效地缓解了淮河洪泽湖的旱情,而且为下一步苏北地区工农业用水和城市供水储备了极为宝贵的水源。其次,调水极大地改善了洪泽湖的水环境。调水前,洪泽湖蓄水量不足2亿立方米,水质为Ⅳ类,湖区水质目标条件下的水环境容量基本为零;调水后洪泽湖整体水质可达到Ⅱ类,有效地增加了对淮河干流污染水的承接能力,对避免湖区发生水污染事故起到重要作用。第三,改善了洪泽湖区湿地的生态环境。调水前,由于持续干旱,洪泽湖严重萎缩,调水后湖区面积明显增加,有利于尽快恢复洪泽湖湿地生态环境。第四,调水前因水量减少,水质下降,洪泽湖的渔业资源受到严重影响。通过调水,洪泽湖的水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保护了洪泽湖的珍贵渔业资源。第五,调水成功为今后流域跨水系水资源合理调配和洪水资源合理利用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