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上半年科普图书市场回顾
今年上半年,整体上,科普图书市场亮点不多,到目前尚没有引起市场强烈反响的图书,旅游和家装方面的图书尤其平淡。单从北京图书大厦的销售情况看,科普图书整体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同时,我们也看到,科普图书冷中有热,保健类图书比去年同期上升32%,医药类图书上升3%,大众科普类上升11%,生活类图书销售呈上升趋势。不过,从部分热销的图书种类上,我们不难发现困扰中国出版业多年的选题重复、盲目跟风的痼疾仍然令人忧虑。
从年度的图书销售情况看,4月、5月相对是销售淡季。尤为特殊的是,今年的非典疫情突如其来,对各行各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非典过后,各大书店渐已恢复客流量和销售额。不容置疑,非典疫情的突发是相关图书跃上各大书店销售排行榜的直接原因。人们前所未有地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医药类图书也因此大爆冷门。除此之外,其他科普类图书销售情况如何?
记者从北京图书大厦和王府井新华书店了解到,科普类图书受到非典影响程度不同,由于正常的营销活动受到影响,今年上半年整个科普图书市场状况并不理想,科普图书市场亮点不多,到目前尚没有引起市场强烈反响的图书,旅游和家装方面的图书尤其平淡。
医药保健类图书独占鳌头
过去出版专业医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重头戏,今年他们专门成立了预防科普编辑部,开始重视科普图书出版,有侧重地根据热点策划选题。比如非典期间及时推出《非典型肺炎自我防范》,不到一个月就销售20万册,之后在原版的基础上推出了普及版,发行达400万册。在非典流行的过程中,药店或超市一度出现消毒药水缺货的现象。这一问题马上通过各地调剂得以解决,但怎么使用却成问题。人卫社及时推出了《防范非典型肺炎家庭消毒方法》和《防范非典型肺炎公共场所消毒方法》,这种针对性强的图书出版后自然成了抢手货。
当非典疫情平缓后,人们更加关注健康。过去医生告诉病人怎么做的相关图书数不胜数,人卫社则转换角度,推出一套《病人谈病——我是如何战胜***》(共10本),病人的现身说法增强了购买者的亲近感。据了解,人卫社还将参与“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在全国聘请11位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并为每位专家出版一本书,走进社区、面向群众,倡导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使群众对疾病防患于未然。
一直以来,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图书的理念是中级实用。成立医学科普编辑室、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增加生活类图书出版的决定,也是遵循这一理念。正是因为针对市场及时调整,非典期间,上??萍汲霭嫔绲囊窖Э破胀际楹蜕罾嗤际橄壅季萘顺霭嫔绮豢珊鍪拥姆荻?。据该社有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情况看,医学类图书渐分两极:一类是针对医务人员所用的专业用书,一类是面向百姓的普及类图书。总体上看,图书规模在慢慢扩大,品种数也越来越多。另外,心理图书的出版在上??萍汲霭嫔绲谋戎匾苍诩哟?,例如针对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难以排解的现状,他们推出了《认识抑郁症》等心理图书??呒睦砝嗤际樵诳破胀际橹谐晌恢殖绷?。
生活类图书一路领先
非典期间,当各大书店一度处于低迷状态时,生活类图书却备受关注。中国书店就设立了“自己动手吃出健康”专柜,推出药膳、菜谱以及适合各种疾病、减肥类等针对性图书近200种。据宣传部门有关人员介绍,非典期间,饭店闭门歇业,即使经常外出的人们,也回到家中自己动手?!白约憾殖猿鼋】怠弊ü竦纳枇?,其销售额占了非典期间书店销售总额的一半以上。
浙江科技出版社从去年下半年推出生活类图书品牌后,市场反馈不错。该社总编室主任马一鸣认为,从今年上半年科技社的销售情况看,科普图书以实用科普为主,健身类图书也分得越来越细。实用类保健图书如“小宝贝0—3岁系列”,很多单行本半年内发到1万册,《孕产妇生活600问》一书已成为常销书。非典期间,浙江科技社的《非典型肺炎防治ABC》销量达73万册。与此同时,非典疫情使大众对健康有了更为深层次的理解,随着“全民健身日”的启动,新的运动项目在不断扩展,因此健身类图书也在不断充实。
从记者得到的信息来看,生活类图书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反馈有一些调整。很多出版社都在出版这类图书,想爆冷门不太现实,大家都尽量有所创新,在编排、封面及书名上下功夫。另外,出版社也在根据书的出版阵容和结构全面衡量,有针对性地出版不同层次、不同定位的书,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大众科普经典魅力不减
王府井新华书店二层经理卢庆祥认为,大众科普图书的销量在1—4月份处于上升趋势,同比增长20%还多,尤其经典的科普读物,更受欢迎。非典过后,人们对科普书将更加关心,关爱环境、关爱生命的相关图书热销,市场前景乐观。
去年的科普图书市场,霍金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广告语“阅读霍金,懂与不懂都是收获”,为书的推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年上半年,湖南科技出版社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继续热销,在王府井新华书店的科普类图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经典的人文科普图书这一强势板块今年得以进一步巩固。该社“第一推动力”丛书第1辑出版十多年来,每年都高居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兜谝煌贫允椤罚ǖ?辑)近日推出,这套书的第3辑与前两辑最大的不同,在于版式和包装都更胜一筹。
了解知识、探索自然的奥秘一直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愿望。探索未来空间的《探索宇宙》、北京出版社的《解读生命》等图书,把市场与百姓需求结合起来,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创新,使读者感到亲近??破兆髌分饕淖饔檬腔叫鸦蚣し⑷嗣嵌钥蒲У男巳ず腿惹?,因此,人文色彩浓厚的科普图书,更容易受到读者青睐,它们使抽象枯燥的科学原理变得形象具体,趣味横生。云南人民出版社的《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未来出版社的《宇宙遨游》和《动物世界》等,也都受到读者欢迎。
汽车类图书信息滞后
据汽车行业的专家透露,非典期间,4月份的北京汽车销售总额却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那么,相关图书能否在其他图书中处于领先呢?北京西实谊书店销售部经理高秀珍告诉记者,汽车销售得多,相关图书却走势不佳,西实谊书店在非典期间营业额下降2/3。目前修理类占整个图书经营的2/3,信息类(包括汽车行业标准)和工具类书只占1/3。从半年来的销售情况看,信息类图书供不应求,修理类和工具类图书销售相对稳定。
随着进口汽车逐渐增多,修理工和技术人员一方面需要借助工具书翻译相关图书,一方面需要充实自己,工具类书包括中英文字典销量见增。维修类图书一直畅销,彩色修理结构图、相关光盘尤其被看好。但是国内出版市场远远不能满足汽车的快速进口量,这对于顾客和书店来说,都是缺憾。
而信息类汽车图书更有待更新。西实谊书店与《中国汽车报》合作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手册》(中英文对照),出版两年来一直很受欢迎,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市场需求,美国杜邦公司等也有定购。因为中国加入WTO后,国外也在研究中国市场。总体来说,出版界对汽车图书信息捕捉不够快,相关的图书太少,当一些所谓的信息类图书出版后,已属于滞后信息了。
科普出版如何迎接未来的挑战
与其他图书出版一样,科普类图书的出版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据业界资深人士分析,今年以来,计算机、建筑类图书市场份额下降,汽车、旅游图书市场份额在上升。过去“建筑四强”,“四小龙”之类的称号,说明了出版社对品牌效应和选题的重视,图书市场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在不断细分。而此次非典疫情的突发,也是对出版社的综合能力、包括应急能力和网络销售渠道的严峻考验,反应快的出版社会及时调整,而更多的出版社可能只是被动地接受。据说,非典时期,防范非典的图书有60多种,后来非典书太多,书店到了不愿进货的程度?;毓防慈鲜?,这些书中,有的是赶时间,组织编辑搜集相关信息拼凑而成的,这样的书出版虽快,但后劲不足,对没有医学背景的读者容易产生误导;真正成熟的是既有时效性又有权威性的图书。遇到突发事件怎么办?出版社是一窝蜂地盯住同一选题造成资源的浪费呢,还是另辟蹊径?这些问题,值得出版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