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有多大
为什么说三峡工程既是一项具有巨大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又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
三峡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效益,可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使遇到类似1870年的特大洪水,也可避免发生毁灭性灾害。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免洪水灾害对长江中游富庶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的生态与环境的严重破坏。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人口的大量伤亡,避免京广、汉丹铁路干线中断或不能正常运行而造成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的恶化,避免疾病流行、传染病蔓延,避免洪灾带来的饥荒、救灾赈济和灾民安置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可减免洪灾对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威胁;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减缓洞庭湖淤积速度,延长湖泊寿命;还可改善中下游枯水期的水质。
三峡水电站每年发电847亿千瓦时,与火电相比,少燃烧5000万吨原煤,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每年可少排放1000万吨二氧化碳,100万吨二氧化硫,1万吨一氧化碳,37万吨氨氧化合物,以及大量的废水、废渣;可减轻因有害气体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的危害。
三峡工程还可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节的流量显著增大,有利于珍稀动物白暨豚及其它渔类安全越冬,减免因水浅而发生的意外死亡事故;还有利于减少长江口盐水上溯长度和人侵时间,减少上海市区人民吃“咸水”的时间。
总之,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是巨大的,但还应加强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研究和监测,对不利影响采取妥善对策和措施加以减免。
三峡工程对三峡库区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影响?
三峡工程建库后,直接受淹没影响的陆生植物物种有120科、358属、560种。其中绝大部分在未受淹没影
响的地区广为分布。因此,不致于造成物种的灭绝。其中有三种珍稀植物必须妥为保护。
1)荷叶铁线蕨
我国近年来在重庆市中部发现的珍稀草本植物。它既是我国二级保护植物,又是库区特产植物。断续分布在东起万州区、西至石柱县西沱区沿江近100千米长,向两岸纵深3~5千米的狭长地带内,海拔高程局限于80~430米之间,但在海拔170~250米之间较为集中。本变种是荷叶铁线蔗科最原始类型,在亚洲大陆仅存于此,它与大西洋亚速尔群岛产的肾叶铁线蕨同属一个种群。因此,它在研究植物区系、地理分布及亲缘关系等方面有重大价值;全草还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药用价值;植株形态别致,可供观赏。
万州新乡、小论山和杉树坪一带是荷叶铁线蕨分布集中区域,面积约25平方千米。拟在万州新乡三道河村建立一个2平方千米的物种?;さ恪1;さ隳诮共赏?,同时采用分枝或孢子繁殖,进行人工栽培。
2)疏花水柏枝
是三峡峡谷地带特有植物,种源数量极少,分布狭窄,是我国的稀有种,已列入国家级?;ざ韵蟆6愿檬糁参锴怠⒎掷嗉暗乩矸植加锌蒲а芯考壑?。树形美观,有潜在观赏价值;幼嫩枝叶可供火药。
疏花水柏枝仅分布在秭归、巴东、巫山县的长江两岸,海拔高程在200米上下幅度内。?;さ阊≡陲龉橄匾患?00多株树木的产地。保护点内禁止采挖,研究采用多种繁殖手段扩大种源数量。
3)川明参
是我国特有植物,仅此一种,多年生草本,根供药用,为名贵药材。在四川温江、达县地区虽已大量栽培,但夷陵区莲沱是野生种原产地,分布在海拔高程140米上下的页岩风化石缝中,野生种已极稀少。该地区位于三峡水库下游,虽不受淹没影响,但在修建对外公路或其它设施时有可能遭受毁灭,所以保护点就设在夷陵区莲沱,以加强对该种原产地的?;?。保护点内禁止采挖,尽量恢复川明参野生产地的原来面貌。
以上三种珍稀植物,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已在湖北省秭归县泗溪珍稀植物繁育基地成功繁殖和栽培。
三峡工程对水生珍稀动物白鳍豚有什么影响?
白鳍豚属鲸类淡水豚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我国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熊猫”之称,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白鳍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湖北枝城至长江口约 1600千米的江段内,以鱼为食,喜结群活动小群约2~3头,大群约9~16头。
白鳍豚是用肺呼吸的水生哺乳动物,每次呼吸时,头顶及呼吸孔先浮出水面,接着露出背部和低三角形的背鳍,出水呼吸时间约l—2秒钟,潜水时间每次约20秒,长潜时可达200秒。成熟个体最大体长,雌性2.5米,雄性2.3米,体重100~150千克,有恒定体温,总是在36摄氏度左右。胎生,每胎一仔,每年春季生育仔豚,初生仔豚体长约80厘米。
20世纪80年代中期调查,长江中的白鳍豚总头数已下降到200头以下,其中50%分布在湖北省石首县至武汉市上游江段,主要栖息在弯曲河段或弯曲分汉河段的大回水区中。
1997年“长江中下游调查白鳍豚行动计划”,经过观测表明,白鳍豚现存数量不容乐观,已不到100头。分布范围也大大缩小,枝城以上江段、南京以下江段、洞庭湖和鄱阳湖内,已难以见到白鳍豚的身影。专家们分析,使白鳍豚锐减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鱼类资源迅速减少,使白鳍豚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愈来愈匮乏。
三峡水库蓄水后,枯水季节长江中下游流量增加,水深增大,对白鳍豚越冬极为有利,搁浅死亡可望避免;加强管理,渔业活动引起的意外死亡可大大减少;但由于长江中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中游江段白鳍豚被轮船螺旋桨击毙事件将会有所增加,应抓紧研究白鳍豚追逐轮船螺旋桨的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长江新螺江段白鳍豚自然?;で延膳┮挡颗冀?。上起螺山下至新滩口江段,全长135千米,该区江面开阔,河道曲折,水深约25米,流速约每秒0.3~0.8米,浅滩、江心洲星罗棋布,是目前白鳍豚分布最密集的水域也是白鳍豚的理想生存环境。
三峡工程对我国特有的水生珍稀动物中华鲟有什么影响?
中华鲟属鲟形目鲟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一种大型洄游鱼类,是1.4亿年前和恐龙同时代的生物,素有“活化石”之称。中华鲟是一种生在长江、长在大海的特殊鱼类,令人称奇的是,当幼小的中华鲟游出长江口进入大海邀游十多年之后,虽然长成了具有生育能力的大鱼,但还能牢牢地记住长江口,再游回长江“生儿育女”。水生生物学家正在研究中华鲟特有的记忆功能的奥秘。中华鲟性成熟晚但体重和身长生长迅速,雄性成熟为9龄,雌性成熟为14龄;一般身长2米左右,最长达4米;一般体重200千克左右,最大达500千克以上。成鱼在海区摄食底栖鱼类,也食虾、蟹等底栖生物。中华鲟在东海里“恋爱”后,成双成对地进入长江口,一般不再摄食,一直上溯到金沙江下游,性腺也已发育到期,则“结婚”交尾繁殖。葛洲坝工程1981年1月大江截流后,阻断了中华鲟自长江口至金沙江的洄游路线。国家为了?;ぶ谢辔镏?,除明令禁止商业性捕捞外,还在宜昌建立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1983年人工繁殖成功,并将幼中华鲟放流入长江中。1985年又研究成功采用人工合成激素代替雄中华鲟脑垂体给雌中华鲟催产。自1984年至2001年底,共放流入长江的幼中华鲟已达400万尾。
自1982年秋末始,每年都观察到中华鲟在葛洲坝工程下游15公里江段范围内自然繁殖。另据观测,长江口崇明岛地区的中华鲟幼鱼资源,1986年已经接近或达现葛洲坝建坝前水平。
三峡工程位于葛洲坝上游,不再存在阻隔中华鲟洄游路线问题。但三峡工程在每年10月份开始蓄水,将使下泄流量比天然流量有所减少,这就有可能干扰中华鲟在葛洲坝工程下游的栖息和产卵活动。
三峡水库蓄水后,对库区周围地区气候有什么影响?
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是一典型的河道型水库,虽然对周围地区气候有一定调节作用,但影响范围不大。对温度、湿度、风速、雾日的影响范围,两岸水平方向最大不超过2千米,垂直方向不超过400米。
年平均气温变化不超过2度,冬春季月平均气温可增高0.3~1度。夏季月平均气温可降低0.9~l.2度;极端最高气温可降低4度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增高3度左右。冬温升高,对喜温经济作物如柑桔、油桐的生长和越冬有利;夏季气温降低,使河谷的高温危害减轻。
年平均水汽压增加 200~ 100帕,冬季水汽压增加较少,仅增加2 0~30帕;夏季水汽压增加较多,增加120~180帕;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建库后年降水量增加约3毫米,影响涉及库周几千米至十几千米,因地形而异;仍应警惕伏旱对农业的影响。平均风速将增加15%~40%,因建库前库区平均风速仅2米/秒左右,故建库后风速仍不大。
雾一般形成于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因此,江上冬雾多于夏雾。但在建库后,冬季气温增高、湿度减小,对冬雾的形成不利,所以冬雾将有所减少。但在秋季尤其是深秋时节,雾日将略有增加,年平均少于2天,对长江航运不会造成较大影响。
三峡水库蓄水后,对生态与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
三峡工程论证期间,生态与环境专家对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进行了慎重、细致而又充分的论证。得出的结论是,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对库区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会加剧库区原已比较尖锐的人多地少的矛盾。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时,淹没耕地和园地36万亩;移民安置区内的城市、县城、集镇、农村居民点、工矿企业迁建,公路等专业项目复建,还要占用近7万亩耕园地。这就加剧了三峡库区原已比较尖锐的人多地少的矛盾,如果没有恰当而有力的措施,只坚持就近后靠,只在扩大耕园地上下功夫,势必造成大面积毁林开荒、陡坡种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进一步使生存环境恶化,农村移民不但无法致富,还给库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困难。尤其是在国家规定25度以上坡地必须退耕还林、还草,既度以下坡地必须改造成梯地之后,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的环境容量进一步缩小。如何做到既要使农村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又要?;ず每馇纳肪常偈箍馇纳肪诚蛄夹匝纷晌抗こ潭陨肪巢焕跋斓牡谝幌钪匾挝?。
第二,会使三峡库区局部江段的水质污染进一步加重。三峡工程建成之前,库区局部江段的水质污染就已十分严重,但由于长江水流的流量大、流速快,使其自净能力强,后果还不严重。三峡水库蓄水后,尤其是在冬季,上游来水量减少,使水库内的水体流速减缓,复氧和扩散能力下降,如不及时对各种污染源进行治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仍然排人长江,局部江段水质污染必将进一步加重,甚至威胁城镇生活用水的水源地。因此,遵照国家有关生态环境?;さ姆煞ü?,对三峡库区的工业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必须限期治理;对生活污水和垃圾也必须限期治理,成为消除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第二项重要任务。
第三,三峡水库蓄水后,将会使一些不稳定的崩塌体、滑坡体滑入长江,有的将会威胁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就将一些已经预测到的不稳定的崩塌体、滑坡体加以治理(有的可采取工程治理,有的可采取搬迁避让),成为消除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第三项重要任务。
第四,三峡水库蓄水后,将使西陵峡上半段以及一些支流上低山形成的峡谷的近景景观受到一定影响;还将使淹没区内的地面文物和地下文物被淹没。因此,做好三峡库区景观保护和开发规划,并认真加以实施;遵照国家有关文物?;さ姆煞ü?,对地面和地下文物进行抢救性?;ず头⒕?,成为消除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第四项重要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三峡库区各级党委、政府,对消除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十分重视,已经采取了得力、有效的措施,投入了大量资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落实了责任。一是对三峡工程开发性移民政策进行了“两个调整”,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村移民到三峡库区以外的农村进行“外迁”安置,鼓励污染严重、资不抵债、产品无市场的搬迁工矿企业破产或关闭,“两个调整”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二是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对各种污染规定了治理措施和期限,三峡水库成为“一盆”清水,指日可待。三是国土资源部制定了《三峡库区崩滑体处理总体规划》,不但要分期治理或处理崩滑体,还要在全库区建立崩滑体监测预警系统。四是湖北省、重庆市委托有关单位编制了《三峡库区文物?;す婊?。目前,全国的文物保护队伍正在对135米回水线以下的地面和地下文物进行抢救性搬迁和发掘。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经过众多专家多年的研究与论证,已经基本上预见到了三峡工程建设近10年来的实践证明,只要思想重视、措施得力、落实责任、落实资金,就可以将不利影响减轻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