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米——专家反复权衡选择的三峡理想蓄水目标
新华网宜昌6月2日电(记者 施勇峰 周梦榕)175米,这个相对于吴淞口的海拔高程,是三峡工程设计的正常蓄水位。蓄水到了175米,长江中下游防汛有较大的保障,经济建设有充足的电力,千里川江得以渠化,真是“一子落地、满盘皆活”。
决定选择175米,专家们用了30多年时间。水位越高,淹没损失越大,库尾泥沙淤积影响越严重,水位低,又满足不了发电的要求。综合权衡减少移民、降低工程初期投资、减缓移民压力等因素,选定175米作为水库蓄水的目标,以调和防汛、航运、发电之间的关系。
按三峡工程分期蓄水的要求,今年6月15日,三峡水库水位蓄至135米,以后并不是一蹴而就蓄到175米。按规划,至2006年,水库蓄水到156米,在这个水位运行到2009年,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再抬高至175米。这样分期抬高水位,可以缓和水库移民的难度,并可通过初期蓄水水库泥沙淤积的实际观测资料,验证泥沙试验的结果。
蓄水到了175米,三峡水库在汛期可以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可以有效调控类似1998年的长江洪水;到了175米,26台发电机组将全部投入运行,每年发电847亿千瓦时,缓解多个省市的用电短缺;到了175米,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航道中,139处险滩将全部消失,万吨级船队可从重庆直达上海,运输成本将降低35%。
蓄水到了175米,旅游胜地长江三峡将出现一些新景观。白帝城将成为环水的小岛,石宝寨将成为水上浮宫。届时,三峡将成为一座长达200公里,平均宽1.1公里,江深水阔、波平浪静的峡谷型水库,气势更加磅礴。(完)